62-64
姚氏便将苏平寄过来给说了。
文氏一听这个脸都绿了,咬牙骂道:“好你个苏平,不知道你娘也是个女人吗?也喜欢这种小巧可爱的物件吗?”
姚氏、柳氏,好家伙,好像是说错话了。
妯娌两人答应每人送文氏一个,由她自个儿挑,文氏心气才算顺了。
柳氏还好,她那一套昨天只拆了两个,她和傅广林人手一个玩了两个时辰,可姚氏就不一样了,昨日就送出去了两只。
这会儿心里直抽气!
打算待这东西京都铺子里有了之后,立马去买两套回来。
到时候再做个摆件架,就那么摆在床头,看起来就喜庆。
文氏领着两个儿媳妇一起涂涂画画,直到午饭时才算收手。
苏明远回来时,瞧见一桌子的瓶瓶罐罐,一屋子都是颜料,奇怪道:“干什么呢?”
他记得文氏不爱画画来着。
文氏开开心心地把两只小玩偶捧到他面前,眉眼弯弯道:“怎么样,好看不?我画的。”
苏明远很捧场地点点头,“好看,非常好看。”
文氏撇撇嘴,“你这也太敷衍了。”
苏明远又扯了个大笑脸,而后从头到尾瞄了两遍,虽然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瞧着挺喜庆,于是便道:“好看,非常好看!小老虎虎头虎脑的,小狮子威风凛凛的。”
好吧,文氏也不难为他,反而让人将桌子收拾好开始摆饭。
这才道:“你猜我这是哪来的?”
苏明远拧眉,“应该不是你买的。”
文氏点头,示意他继续,苏明远默了一会道:“别人送的?”
文氏无语了,“你再猜猜,咱们一个很亲近的人……”
“老大?”
文氏用力点头,“没错,就是他。”
于是开始叭啦一大堆苏平只给姚氏和柳氏送,没给她送,完全不把她这个娘放在眼里,不过最后又夸了一通,嗯她儿子真厉害,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来。
这玩意一看小姑娘们就喜欢,肯定能大卖特卖。
苏明远有点惊。
再三确认是苏平做的,拿着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后道:“真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点子。”
早知道就不捐什么官了,在家里继承家业不好吗?
文氏决定写封信好好骂一骂苏平,让他以后有什么好东西别忘了还有母上一份。
同时琢磨着,要不要请关系好的几位太太来家里喝茶赏花。
再顺便欣赏一下,她的杰作?
姚二姑娘和文氏这边差不多,有了好东西自然要跟小姐妹一起分享。
为此,姚二姑娘还特意举办了一场宴会,请了几个玩得好的小姑娘到家里来看她的小老虎……
于是,盲盒在京都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的给的传开了。
七月初苏平接到父母的来信,他爹先是把他骂了一通。
说什么送盲盒居然把他娘给忘了。
以后不管有什么好东西,都得先给他娘,别人哼哼——
只能靠后。
然后,让他把盲盒原先定好的,一月一次,变成半月一次,黄管事已经在路上。
姚二姑娘那么一搞,他们刚在铺子里摆上没两日的盲盒就被一抢而空。
再然后就有文昌伯府的管家娘子过来要一百个,说是他们夫人知道最近大家都在玩这个,觉得挺有意思,打算今年秋宴的时候人手一只,进行个绘制比赛,从中选出优胜者,给发个小礼物。
让今年的秋宴与众不同一些。
除了这种公开的,还有一些没买的小姑娘,或者已经买过一次,还想凑齐一系列的,天天来催货。
苏平舔了舔唇:“这就是明星效应吧!”
文氏虽说嘴上挺凶,这个儿子白养了,可信里却是一个不字都没说,反而将苏平给夸了又夸,嘘寒问暖一翻,表明自己很喜欢他的盲盒。
不对,只要是她儿子做的东西,她都喜欢。
苏平秒懂,亲自挑选了一套才与许木匠商量好没多久的山海——九尾系列。
依旧六个盲盒,但在包装上头印了小小的山海印章。
这样也是为了方便大家瞅准自己喜欢的盲盒再买,免得买了不想要的。
当然这一系列他决定做成限量版,由许木匠亲自操刀。
所以,文氏这套就挺珍贵了。
许木匠知道他的计划后,无奈又好笑,“大人把小老儿擡得这么高,也不怕被摔着了。”
苏平认真道:“不怕,什么名人不都是吹出来的。”
“当然,您这手艺绝对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几十年的经验以及悟性成就而来。”
许木匠当时被他夸得飘飘然起来,后来一寻思,差点被这小子给套路了。
这会瞧着苏平过来拿九尾,顺便又问了下进度,告诉他尽量快一些,以后每个月拉两趟。
许木匠叹息道:“大人,咱们这样下去可不行呀。这木雕哪那么容易呀,如今人这手又翻倍了,几乎把老手都调过来了,可依旧跟不上销量。”
这东西怎么说呢?
不值钱,但好玩。
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姑娘、小媳妇都挺喜欢的,再加上这阵风刚刮开,完全跟不上趟,这还是他们先前压了两个月,如今一出货全光了。
苏平默了一会道:“我倒是有个法子。”
将所有的娃娃做成陶瓷的,陶瓷这东西只要一个模具就成,但是为了后期好上色,不用做得那么精细。
许木匠道:“可咱们这边做瓷器的没有。”
不过许木匠倒是认识一人,烧泥娃娃的。
原理和瓷器差不多,但工艺肯定比瓷器简单,价格指定也不贵。
苏平一向说到做到,索性拉着许木匠一起去那人的家里瞧了瞧,对方姓贾,是祖传的手艺人,寻常接一些小单子,像谁家去庙里请娃娃回家供养以带来儿孙运的泥娃娃。
苏平听他说得有点神神叨叨,下意识想到了看过的许多鬼怪小故事,心头一紧转身就想走,倒是许木匠嘴快,把来意给说了一遍。
贾老爷子起身从自家的小窑里拿了个娃娃出来,是只小老虎。
虽然还没上色,但瞧着也挺喜庆。
贾老爷子道:“这就是我做的娃娃,料就是咱们这边的黏土,公子瞧瞧可行?”
苏平仔细摸子摸,做的非常光滑平整,入手比木头要沉不少,好就好在你力气大力,或者磕了砰了倒是没什么事儿,基本不掉土也不裂纹,可见质量相当不错。
“图案我想自己定。”
像这种寻常的娃娃,他肯定不乐意卖。
起码得用他们家的图案。
贾老爷子道:“这样没问题,老头子我也接过这种私活,不过价格……”
“我要的数量多。”
“要多少?”
“万八千肯定是有的。”
就目前盲盒一抢而空的速度,他只能保障这点量三四个月,或者支持的时间更少。
贾老爷子:“……”
这得捏到猴年马月去呀?
苏平怕他没理解清楚,接着道:“一年有可能上万,要是销量好,可能会翻倍。”
贾老爷子听得心头咚咚直跳,好一会才抹了把汗,“公子说笑了,就小老头一人,一个月也才能做多少个呀,这数量别说做了,就是光烧都困难。”
贾老爷子一说,苏平才知道,这年头和后世的工艺还不一样,纯粹的手工制作,速度再快一天也就那么一点。
更没有模具一说,苏宁微微拧眉,“应该有办法整出模个吧?”
不然批量生产那就是痴人说梦。
饶是没有模具,苏平还是征求了一下贾老爷子的意见,看他乐不乐意与自己合作,因为要的数量比较多,想给他找几个小徒弟,就算是一天能出一百也可以呀。
贾老爷子没表态,还是许木匠拉了苏平一下,而后道:“老贾,这事你再想想,咱们不着急,你也听说了咱们大人是什么样的人,肯定不能亏待你的。”
苏平被许木匠拉了出来。
许木匠这才道:“贾家的手艺是不外传的,说句不好听的,整个安乐郡也就只有他这一家,以前有人瞧着这生意来钱,也想跟着一起干,可惜怎么也烧不出老贾的货来,泥雕不是一碰就碎,就是时间久了会掉渣渣,泛潮后更会裂开……”
可贾老爷子不收徒,家里倒是有儿子,可惜儿子扶不起来。
怎么教都学不会,倒是小孙女心灵手巧,贾老爷子也挺纠结,他这手艺不止不外传,还传男不传女。
可偏巧儿子一连生了三个闺女,儿媳妇还在生老三时伤了身子,以后很难再生了。
他们家这些年全靠贾老爷子一个人支撑着。
“啪”许木匠还没说完,苏平一巴掌拍到了自己脑门上。
他就说总感觉少了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