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蜀地做官(1 / 2)

第250章 蜀地做官

晚上只是在皇宫宴请将领, 相关的奖赏还得等待兵部和军营对相关名单和成绩统计报送上去,核准无误才能进行封赏。

另外还有几万将士驻扎城外没有进入城,苏韵也早已安排下去, 向军中提供猪羊鸡鸭等充足的美食犒赏士兵,城内城外共同庆祝。

战争结束, 如今北边已经有许牧通和刘二虎率军守卫,暂时不需要那么多的士兵, 适当地放一批人返乡过日子。

苏韵参照现代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让兵部对军队进行改革, 采用职业军、固定兵役和民兵相结合的方式重新调整军队,以达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的目的。

并传令下去,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举国上下定调“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商业和教育。

农业是根本, 是所有一切的保障。

商业是串通各个行业的一汪活水, 有了这汪活水, 经济才会变得繁荣。

至于教育, 是重中之重。

人的肉身可以毁灭,但思想却不行, 人们往往会执拗于他们的某一思想,不死不灭。

尤其是坚持了上千年的理念。

未来新旧思想之间必定会有一场战争,解决这场战争的最佳方式是新教育的普及。

当然, 倒不至于让所有人立即摒弃旧思想, 完全投入新思想新理念中来,至少苏韵她们当下所制定的教材,也没有大胆到将所有旧有思想全部一杆子打死。

去之糟粕取之精华。

规定了启蒙的教材, 绝对禁止类似于《女戒》《女训》《女德》等专门约束女子行为和思想的封建书籍, 禁止一切迷信书籍, 非国家规定的教材不得进入书院。

将算术列入学堂必学必考科目,全部引入阿拉伯数字,规范加减乘除,加入空间与几何。

弘扬科学,宣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更多地启用年轻的夫子和年轻的官员,如此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腐朽思想进行制衡。

这日,苏长宁来向苏韵辞行。

他今年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不过名次靠后,苏韵原本想给他安排一个在蓟城的官职,他却拒绝了,执意要去益州。

苏韵道:“父母都在蓟城,你自己跑那么大老远,以后逢年过节,如何膝下尽孝?”

苏长宁面色赧然,道:“父亲巴不得我能走远一些……”

苏韵听到这话,不禁愕然。

当年苏学林并不认同她的政治观念,选择在沥州大河村种地,但自从定都蓟城后,苏韵还是把他给接了过来,苏家人如今都在蓟城,怎么能留他一人在沥州,如今他年纪大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照顾不到。

苏学林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跟着来了蓟城,苏韵按照他的意愿找了个郊区的庄子,让他在那儿种地。

父女二人关系不好不坏,但随着越国统一,他也已经不再执着于什么政见,不过倒是越来越热衷种田,几年下来,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种地小能手,对于虫害和施肥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

如今见面,关系也缓和不少。

不过弟弟如此一说,倒让她觉得有些稀奇了。

“父亲怎么说?”

苏长宁说漏嘴,不禁有些懊恼,但长姐如今一肃容,他就有些不敢吱声,血脉压制加上帝王的威严,让他连头都不敢擡。

“问你话呢。”

苏长宁只得回道:“过年时父亲专门找了我和长越,让我们跪在苏家列祖列宗的灵前发誓,让我们兄弟二人不得向长姐伸手,不得觊觎不属于我们的位置……”

苏韵闻言,坐在位置上,若有所思。

苏长宁见她眉头紧皱,以为她要生气了,急忙解释道:“长姐,我和长越从来没有过这份心,想都没想过,曾经沦落到发配的境地,我们最多也只想能过上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如今长姐身居帝位,我们兄弟二人由衷替长姐感到高兴,但我们都知道长姐坐在这个位置上有多不容易,只想着能帮您一二而已,没有其他想法——”

苏韵道:“长宁,你是我弟弟,我是看着你长大,你是怎么想的我怎么会不知道,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就算父亲不这么说,别人也会说,父亲不过是提早将问题摆在眼前而已,倘若你连父亲的话都听不得,若是往后更多的人跳出来说三道四,你又如何挺得住?”

苏长宁听到这话,不禁有些羞赧,低头道:“是臣弟一根筋了。”

说完又眼巴巴地看着她:“不管别人怎么说,长姐你要相信我们。”

苏韵笑了,“我怎么会不相信你们,就是相信,才更不愿让你去那么远的地方,娘一年到头见不到你一面,定是要担心。”

苏长宁沉默了一会儿,道:“可我也想替长姐分担压力,蜀地易守难攻,若放别人在那儿,您又未必放心,说不定会生出第二个蜀中王来,其他人都安排好了也不好挪窝,弟弟倒不怕路途遥远,想去试一试。”

苏韵看着他蠢蠢欲动的小眼神,道:“你是真想去历练,还是只想帮我?”

“都有,听说蜀地天险,臣弟也想去领略那边的风光。”

苏韵想了想,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谁年轻的时候不是立志天下志在四方,这么一说来放他出去磨练磨练也并非不可,更何况吏部已经对高层官员的任职条件做了进一步规范,不再像以前那样考了试就直接当大官,更不可能再有出身贵族世家稍微打点就能进入仕途情况,无论如何都要先去基层锻炼几年才能提上来。

但最后还是保留意见道:“这两日我抽个时间回去看爹娘,我同娘说说,她若是答应了,我就放你去蜀地。”

苏长宁一听,咧着嘴高兴地笑了,道:“谢谢长姐成全。”

“先别谢我,娘答不答应我还不知道,依我看她其实可能不在乎你去哪里任职,她更在意是有没有儿媳妇。”

听到这话,苏长宁撇了撇嘴,“没看对眼的能怎么办,您可说了,不能盲婚哑嫁,提倡自由恋爱。”

苏韵笑了:“我可没催你,是娘催的你。”

于是第二天,苏韵便微服出宫,回了趟郊区的庄子。

苏家在蓟城内买了两个大院子,大爷二爷两家比邻而居,中间打通了一道墙,方便往来,母亲顾氏平日里有时候住城里,有时候得空也回庄子看看丈夫。

苏韵知道今日他们老两口都在庄子上面,于是便直接打马去了乡下。

眼下没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全国人口都普遍少,只要土地不集中在某部分人手中,对老百姓来说,用于耕种的地还是绰绰有余,是以像苏家这样的做官经商的,也能按照人头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

对于其他官员和商人来说,分在乡下的地,不种也可以,但不支持土地买卖,要么交还朝廷,要么租出去,按照程序签订契约,只要租金不超过五成均可支持,一旦超过这个比例,契约作废,官府就会介入,以此杜绝剥削行径。

连同二爷家的在内,算起来苏家也有二十来亩地,皆交由苏学林一人打理,农忙时一家子就回家耕种收割,没空就请人,平日闲时都是由他自己看着打理。

苏韵和秋梦期到的时候,顾氏正在灶台下烧火做饭,苏学林一身灰扑扑的坐在院子里剥玉米。

任谁也想不到,这一对普通的夫妇,就是当今天子的父母。

“娘——”苏韵进了厨房,口中轻喊一声。

顾氏闻声擡起头,见到一女子逆光站在门口,她擡手盖在眼帘上,眯了眼睛细细一看,脸上顿时露出惊喜。

“哎,我的儿——”⊙

虽然苏家一家子都迁到京城,可苏韵如今的身份去哪里都是浩大声势,更不能随意出宫,加上日理万机,一年难得和母亲见上一次面。

顾氏见她,怎能不惊喜。

叫完才觉得失礼,赶忙上前下跪行礼,却被苏韵一把拉住。

“今日就我和梦期悄悄过来,没有外人在,您不必多礼。”

顾氏这才依了她,拉着她的手热泪盈眶,不住地打量着她,“好好好,看着面色红润,倒不像操劳过度的样子,娘也就安心了。”

苏韵笑着帮她抹了抹眼泪道:“梦期回来了,有人跟我分担事务,没那么忙了。”

“梦期是个好孩子,有他陪着你啊,娘就没不放心的了。”

除了没孩子,这小两口的七七八八顾氏还是满意的,女婿有本事也会体贴人,苏家能有今日,全靠她一手促成。

“都不知道你们要回来,娘再加点米。”顾氏说着,又去往锅里添米。

苏韵没有阻止,回来总得跟父母吃顿饭,她转身帮忙往炉子里添了一把柴火。

顾氏淘米放锅里,透过缭绕的烟火,看着女儿蹲在灶边,哪里还有什么女帝的模样,还不是她那个温婉可人的好孩子。

最新小说: 江湖咸鱼日常 惊!帝国花孔雀竟然开屏了 娇养他的小玫瑰 妖界老祖靠劫色活命 吴府的那个妾 合约美人[穿书] 只想当备胎也不容易[快穿] 八零年代之鹏程万里 你能不能抱我一下 伪替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