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开海之后,李承乾也是双管齐下。
工部的大船造好之后,李承乾下旨,由信国公汤和带五万水师东征倭奴,顺便带上十门洪武大炮,以及炮弹若干,以防万一。
同时,命令户部派人满载大明货物,然后开始下西洋,出使各国,向西洋诸国表面大明已经开海,欢迎他们来做生意的事儿。
承乾二年,皇帝下诏,废除奴隶制、废除户籍种姓制等等一系列朱元璋定下的让历史倒退的旧制。
同年六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信国公汤和率领五万水师,如同一股钢铁洪流般登上战船,准备东征。
码头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李承乾身着龙袍,率领着文武百官前来送行。他的身后,彩旗飘扬,鼓乐喧天,气氛异常热烈。
“信国公,此去东瀛,路途遥远,还望你一路保重。”李承乾端起一杯践行酒,面带微笑地递给汤和。
汤和连忙双手接过酒杯,眼中闪过一丝感动,“陛下放心,臣必不辱使命!不破东瀛,誓不回朝!”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能穿透云霄。
说完,汤和毫不犹豫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将酒杯递给一旁的侍者。
李承乾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孤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汤和拱手道,“请陛下放心,明年春暖花开之时,臣必定满载而归!”
就在此时,徐达步履稳健地走上前来,面带微笑地轻轻拍了拍汤和的肩膀,缓声道:“鼎臣啊,人来不来其实并无大碍,关键在于能否将岛上的银子尽数运回,要知道,那可是我北伐的军饷啊!”
汤和闻听此言,不禁被逗得开怀大笑,笑骂道:“去你的!”
然而,这看似戏谑的对话,实则透露出两人之间深厚的默契。他们相视一笑,彼此心领神会。
站在一旁的户部尚书徐铎见状,也赶忙插话道:“信国公,这新建都城可是耗资巨大啊,尚缺一大笔款项呢,我可全指望你啦!”
汤和闻言,又是一阵豪爽的大笑,回应道:“徐相国,你如此一说,可真是让我倍感压力啊!仿佛我若不能满载而归,就成了大明的罪人一般。”
徐铎连忙摆手,解释道:“没有没有,我绝无此意啊!”
“好啦,吉时已到!信国公,启程吧,早日凯旋。”李承乾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地喊道。
站在他身旁的信国公汤和,听到这句话后,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挺直了身子,双手抱拳,高声回应道,“谢陛下吉言!臣定当不辱使命,早日凯旋归来!”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他看着汤和,眼中闪过一丝信任和期待,汤和是他的得力将领,此次东征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朕等你回来。”
汤和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次拱手,郑重地说道,“陛下尽可放心,臣会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