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大宅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今天是文柏金榜题名的日子,他高中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奶奶!\"四丫头林媛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二哥的马车到村口啦!\"
我放下手中的针线,笑着摸摸她的头:\"去叫你娘和大伯母,咱们一起去迎你二哥。\"
赵氏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娘,她牵着五岁的林睿和两岁的林瑜从后院走来。文松的妻子王氏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跟在后面。
\"娘,\"赵氏眼眶微红,\"文柏能有今天,多亏了您的教导。\"
我拍拍她的手:\"都是他自己争气。\"
村口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乡亲。远远望去,一队官差护着一辆青篷马车缓缓驶来。文柏身着官服,气宇轩昂地下了马车。
\"娘!\"他快步走到我面前,深深一揖,\"儿子不负所望。\"
我扶起他,看着他清瘦却精神的面容,心中百感交集。当年那个拖着瘸腿的少年,如今已是朝廷命官。
\"二哥!\"三丫头林婉拉着四丫头林媛跑过来,\"给我们讲讲京城的事吧!\"
文柏笑着抱起两个妹妹:\"好,好,回家慢慢说。\"
当晚,林家摆了十桌酒席,宴请全村老少。文松忙前忙后地张罗,文柏则被一群读书人围着讨教学问。
我坐在主位上,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忽然想起当年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如今,林家已是书香门第,儿孙满堂。
\"奶奶,\"五岁的林睿扯着我的衣袖,\"我以后也要像二叔一样考进士!\"
我笑着将他抱到膝上:\"好,奶奶等着看咱们睿儿金榜题名。\"
夜深人静时,我独自来到祠堂。烛光摇曳中,林老爷子的牌位显得格外庄重。我轻轻擦拭着牌位,低声道:\"老头子,你看到了吗?咱们林家,终于熬出头了。\"
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在那根紫檀木拐杖上。杖头的蟠龙纹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我转身走出祠堂,看着满院的灯火通明,听着儿孙们的欢声笑语,心中满是欣慰。
这一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