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行星的发现和神秘信号的破译进展,让人类对地外文明的存在,从模糊的猜测变成了亟待面对的现实。
林风深知,宇宙浩瀚,文明的形态可能千奇百怪,远超人类的想象。贸然接触,或者以人类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揣测对方,都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下达了一项特殊的指令,调动“风 AI-羲和”以及部分“盘古”AI 的算力,启动了一个代号为“万花筒”的庞大模拟计划。
“万花筒”计划的目标,并非去寻找地外文明,而是去“想象”和“推演”地外文明!
利用已知的物理定律、化学规律、生物学原理,结合宇宙学模型和信息论,AI 开始构建无数个可能的宇宙环境和生命演化路径,模拟出各种形态、各种社会结构、各种技术水平的地外文明:
基于不同化学元素的生命: 硅基生命、氨基生命、甚至以等离子体或暗物质为基础的奇异生命形态……它们的外形、代谢方式、思维模式会是怎样的?
不同的社会结构: 个体意识文明、集体蜂巢意识、跨越多个身体的分布式意识、纯粹的数字信息生命……它们的社会组织、伦理观念、扩张模式有何不同?
不同的技术发展路线: 侧重生物科技的文明、侧重能量应用的文明、侧重空间技术的文明、甚至掌握了心灵力量或高维物理的文明……它们的技术优势和弱点在哪里?
不同的文明等级(卡尔达肖夫指数): 行星级文明(I 级)、恒星级文明(II 级,如包裹恒星的戴森球)、星系级文明(III 级)……乃至传说中能够掌控宇宙规律的更高等级文明,它们存在的方式和对外界的态度是怎样的?
AI 以惊人的速度,运行着数以亿计的模拟场景。
有的模拟中,诞生了热爱和平、乐于交流的星际旅行者;有的模拟中,则出现了遵循“黑暗森林”法则、视一切异类为威胁的冰冷猎手;还有的模拟中,存在着对低等文明漠不关心、如同神明般难以理解的“观察者”……